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加速落地 牵手“北三县”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体系正在加速落地。2月12日,据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消息,北京市目前已组织编制了通州区总体规划、各乡镇域总体规划以及70余项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和设计导则。
其中,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绩效管理自查报告显示,2018年,通州区总体规划法定审查程序已经完成,待修改完善公示后,将以北京市政府的名义批复。另外,已会同河北省城乡住房建设厅,在过去编制的《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整合规划》基础上,加快推进《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讨论稿)》。
“《整合规划》将被《协同发展规划》取代,这会避免‘整合’二字可能带来的误读,更加强调协同发展,也就是公共事务的跨界治理”,曾受邀参与评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等多个重要规划项目的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晖表示。
另外,经过多年酝酿,通州与北三县“四统一”的具体政策已经接近落地。2月12日,据接近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关于通州与北三县协同发展,2019年北京与河北将有一系列的涉及交通、产业、设施等领域的对接措施陆续公布。
规划体系渐成
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2019年以来,北京陆续公布了多个城市副中心在多规合一方面的工作成果,包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设计导则以及区域规划、镇域规划等在内的一系列规划陆续出台。
上述自查报告显示, 2018年1月9日,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听取了《通州区总体规划》的汇报。目前,通州区总体规划法定审查程序已经完成,待修改完善公示后,将以北京市政府的名义批复。
而在1月3日,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公布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批复。提出城市副中心要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使城市副中心成为首都一个新地标。
同时,更加详细的规划体系也在加速构建完成。2月11日,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召开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部署会议。会议透露,通州区今年底前将编制完成9个特色小城镇镇域总体规划、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实施方案,启动编制亦庄新城(通州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方案。
从提出以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就被认为与通州区和廊坊的三河、大厂和香河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密切相关。如何在通州区与北三县之间,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1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介绍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有关情况时表示,正统筹推进北京市通州区和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
其中,在实现“统一规划”这一目标上,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相关工作在2018年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上述自查报告显示,2018年,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会同河北省城乡住房建设厅,组织编制了《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整合规划》,并配合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原整合规划成果基础上,按照总体规划深度,加快推进《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讨论稿)》。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