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好而来,说到香河国学文化,要先从一个人说起

大厂回族自治县盛基恒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19-04-03 13:41:2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大运河智慧中心以地标综合体,实现居住、办公、娱乐、社交等多元丰富的生活内涵,打造智慧生活里程碑。

国学大师张中行(1909年-2006年2月2日),原名张璇,学名张璿,字仲衡,出自《尚书》“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后因名难认,以字的简化“中行”(《论语》有“不得中行而语之,必也狂狷乎”)行世。河北香河(今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石薄庄村)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学贯中西。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教于天津南开中学、保定中学、贝满女中,担任过《现代佛学》主编,好后到北京大学任教。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三人又与邓广铭合称“未名四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多部散文集成为畅销书,从此在社会上声名鹊起,闻名于世,人称“文坛老旋风”。他1993年9月出版的《顺生论》,此书由很多短小的文章组成,内容深刻,文笔优雅,充满哲理。一时间出现了洛阳纸贵的局面,被认为是“好有价值的人生哲学著作”、“现代版的《论语》”。

他曾与著名作家杨沫育有一子一女,两人因信仰不同而分手。杨沫小说《青春之歌》中的反面人物余永泽以他为原型,文革期间受到牵连。

中行先生一生低调澹泊、无欲无求,曾常年寓居于燕园女儿家。先生一生清贫,86岁的时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摆设极为简陋,除了两书柜书几乎别无他物。老人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他的书房里书卷气袭人,桌上摊着文房四宝和片片稿纸,书橱内列着古玩,以石头居多。张老谦称书房像“仓库”。;而于治学方面,他则一丝不苟,晚年仍拍案而起,痛批台湾某“国学大师”南怀瑾,可谓“后五四时代”学者风范的真实写照。追忆张先生,有人士叹,“他有着古代文人的风范”,更有后辈赞,“老头有骨气”。

作为胡适、俞平伯、熊十力的弟子,张中行精通中国古典文学,谙详西方哲学,是真正的大家。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但他开始写文章却是在1982年,其时他已到73岁高龄,还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审,而且每天要坚持写作3000字。他认为:“把自己多年来的思索和见闻都工工整整、一笔一划地写出来,这是一种责任!”于是,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写出了500多万字的著述。

从1986年开始,张中行每年都要回老家五六次。香河原文化局局长王宏任回忆说,有一次,张中行住在青龙湾河北岸五百户村的一户农家,期间,他和户主卢志昌一大家子同吃同住了10多天。在这段日子里,张中行每天都要和卢家爷爷到青龙湾大堤上散散步。两位老人,竟然有着说不完的悄悄话,并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从此以后,每次回老家,张中行若是有空,总要带上烟酒,去看看卢家爷爷。卢老头为此十分感动,他说:“原来您这位念过书的大知识分子,并不讨厌我这个庄稼人出身的老头子啊!”

新中国成立后,张中行的老家香河划归武清。为此,武清的有关人士在看望张中行时,希望他改籍。张中行回答说:“一来我生在香河;二来香河父老对我不错,情不可违;三来香河县城曾留下过我青春年少时期的不少足迹,没齿难忘,所以这个籍贯不能改!”

张中行曾经对香河县文联主席墨童说:“人老思乡,树老归根。我家10个北大毕业生,国内国外的大城市我都有条件住,但我偏偏总想来香河住……”

大运河智慧中心以地标综合体,实现居住、办公、娱乐、社交等多元丰富的生活内涵,打造智慧生活里程碑。孔雀城以15年的城市先见力,布局县城板块核心区,一个涵盖居住、商务、休闲、娱乐、运动复合功能的城市综合体——大运河智慧中心应运而生,孔雀城将此项目要打造成智慧生活的里程碑。作为香河从未有过的产品形态,全新的都市体验将引燃城市活力。目前正在热销建面约33-60㎡多功能产品,包括LOFT与小平层公寓,实现商务与生活的优质融合。在北京副都心的建设赋能下,大运河智慧中心将成为更美好的地标综合体。

免责提示:本文章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邀约或买卖合同的组成部分,具体以政府审定的合同为准。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