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一中这位教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用爱施教、用心育人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霸州新闻网讯 刘亚兵,霸州一中教师,霸州市优秀班主任,霸州市骨干教师,廊坊市教育局德育工作者。2001年参加工作,2010年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
“当老师要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去教,我除了是一名教师,我还是一位父亲,我希望我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我就朝那个方向去努力”,刘老师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刘老师热爱自己的工作, 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站在神圣的讲台上,他不曾忘记自己的初心,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他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告诉自己要用心做好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处理好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工作琐碎而繁重,尤其是每天那超长的工作时间,往往是学生还没到教室,刘老师便已到了,学生已经熄灯睡觉了,刘老师才回家,而且还要经常在宿舍值班。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但繁忙的工作使他疏于对家庭的照顾。每天早出晚归,早晨孩子未醒,刘老师便已上班,晚上孩子已睡,刘老师才回到家中。孩子曾用稚嫩的声音问他:“爸爸,你怎么不和我玩呀?”
刘老师的第二个孩子才刚刚出生不久,他便又开始了宿舍值班。一天凌晨,刘老师正在宿舍值班,孩子在家里发高烧,妻子不得以给他打电话。刘老师匆匆赶回家,带孩子去看病,待天明孩子稍稍好些,就又返回学校上早读。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正是这种神圣的责任感让刘老师为霸州的教育默默奉献着。
当班主任最头疼的是班里的后进生。“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不是什么难事,如果得到的是后进生呢?那就需要老师的爱心、细心与耐心了。刘老师在转化后进生工作方面很有方法。一视同仁的看待每个学生,不给学生贴标签,是刘老师坚守的教育原则。“你把学生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你把学生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刘老师始终这样认为。
曾经班里有个学生,抽烟、喝酒、打牌、旷课……几乎无所不为。但刘老师没有放弃他。“我总是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碰到这样的孩子,家长能放弃吗?显然是不能的”,刘老师说。刘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并想方设法在学习上鼓励他,在生活上关心他。孩子的母亲对这孩子也有点不知所措了,她曾经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刘老师,你看我们这孩子还有希望吗,他这样能考上一本吗?”
“没有问题,只要认真努力,什么都是有可能的,其实这孩子挺聪明的,他要是把思想转变过来,肯定进步很快”,刘老师肯定的答复。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罗森塔尔效应,它显示人在被赋予更高期望以后,他们会表现的更好。
后来这孩子果然进步很大,由最初年级600多名,上升到了100多名。
他妈妈特别感激,发来微信:刘老师谢谢你了!这一年里你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孩子能遇上你这样一位好老师真是我们的幸运!
对班里有个贫困生,刘老师更是关怀备至。有一个女生,父亲去世,母亲精神失常,她跟着姥姥生活,生活异常艰辛。她因此而内向、自卑,学习成绩也不稳定。刘老师了解情况后,除了给她争取校内的助学金,还联系社会上的慈善组织——“野火”组织,每月又给她争取到600元的救助金。看到孩子能够安心在教室里读书,刘老师很欣慰。
班级的管理是一门艺术,除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还要组织各种活动来凝聚人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的重要阶段,刘老师会适时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比如利用家长委员会安排家长到校参加“我陪孩子上节课”、“我陪孩子上自习”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刘老师还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利用主题班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每次月考之前两周,要召开一个主题班会,唤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恢复活力。月考之后开一个表彰会,表扬成绩优异与进步的学生。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而且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教师只有丰厚的学识素养,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刘老师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去学习,不断地充实自我。此外刘老师还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如班主任大赛、各种教学比赛,在2017年“一师一优课”活动中,刘老师的课获得部级一等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刘老师始终秉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为师原则,以一腔热血投入到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来,而他的学生也早已桃李芬芳。正所谓“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朵朵红”。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