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锦绣新城,游大美霸州”之生活篇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赏锦绣新城,游大美霸州”之生活篇
公共文化建设不仅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更是增强市民归属感和获得感的惠民工程。为了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霸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居民共享美好生活。
完善文化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连续19年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县(市)”荣誉称号的霸州市,2012年成为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县级市。立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霸州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基础,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构筑起“以文惠民、以文聚民、以文育民、以文化民、以文娱民、以文养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实力霸州、活力霸州、绿色霸州、幸福霸州”。
霸州先后斥资用于精品文化设施和特色景观建设。文化馆、图书馆、益津书院、李少春大剧院、华夏民间收藏馆、中华戏曲大观园等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陆续建成使用,并不断改造提升。
丰富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氛围
在霸州,人人都是城市的文化名片。“看大戏、赏书画、咏诗词、泡温泉”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已扎根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霸州每月28日的“月月唱大戏”持续十年,观众众多。李少春大剧院是中央电视台第六大戏曲演出基地,为业余演员提供舞台的“周末小剧场”更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戏迷票友。各村街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会、广场舞、票友联谊会、诗辞笔会更是蔚然成风,连续十年的“农民文艺汇演”让普通农民实现明星梦。
伴随着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霸州各类文艺人才层出不穷。全市拥有众多基层文化队伍,并构建起一个由文化专业人员、文化志愿者和业余文化骨干相叠加的梯级队伍。
创新文化机制,打造文化霸州
霸州市委、市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基层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之中,建立起了领导分包联动机制;对公共文化产品服务采取“政府买单,群众享受”的方式,对投资规模亿元以上的文化项目采取“集体合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对民间文化机构的执照领取、土地审批、项目申报等方面,能减免的费用全都减免,同时出台多项以奖代补新规,刺激公共文化服务朝着多元、纵深、高效的方向迈进。
如今,霸州已建成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千余处。市文化馆、霸州图书馆、霸州博物馆全省先进;华夏民间收藏馆、美术馆、李少春大剧院、中国自行车博物馆等载誉全国;覆盖全市各级的基层服务点更如文化甘泉,滋养着一方百姓。
(文中部分消息来源于河北文明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