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可追溯至汉代!霸州这些古迹全国闻名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看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可以看看这座城市有多少古迹,毕竟这些东西留存千百年,一丝一毫都做不了假。
而在霸州,著名古迹比比皆是,最早可追溯至西汉,足可见霸州的历史之悠久绵长。
益昌故城
即今策城,在市东偏南34.5公里处。据《益昌故城考》记载:益昌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拆外城,筑内城,因得“拆城”之名。
又据民国二十三年《霸县新志》云:“拆昌声近,改益昌城演为益拆城,后又省去益字作拆城。明知州陈于廷依”拆“字谐音改策城。
龙泉禅寺
座落在信安镇,始建于后汉,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修此寺,敕赐寺号普照禅院。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又大修,改为龙泉禅寺。
1982年,龙泉寺被河北省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物乃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建,有大门三间,左右有角门,东西有钟鼓楼,大佛殿三间,佛殿后墙镶有石质浮雕,中间是佛像,两边有龙的图案相围,殿内柱梁装饰基本完好。寺内有古井两口。
霸台
是北周及宋时点将台,明朝时建鼓楼,从此呼鼓楼霸台。民国四年(1915年)重修,在县衙东跨街而建,台高约两丈,有洞门可通车辆。
立在阁台之上,每当晴朗的清晨,一轮旭日初升的雄浑景象可尽收眼底,雄伟的霸台此时也在朝阳的辉映下显得金碧辉煌,故以“霸台朝阳”之名,位居古霸州八景之首。
益津关
益津关是宋辽边界的三关之一。宋在益津关筑城,宋将杨延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杨六郎,在这里率兵把守,后为霸州州治和益津县县治所在地。
如今霸州重修益津关,游人可登上城墙,进入城中参观古战道。
胜芳文昌阁
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915年),历代曾有过多次修缮,工程最宏大的一次是在清乾隆初年,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亲自督导。
文昌阁为四方形,高三层,三丈三尺,暗喻三十三层天。阁上高悬匾额两块,竖额“魁星楼”,横匾“文昌阁”。下有基台,上有先进,阁的底层四周砖墙,楼梯分布于大厅两侧,供游人攀登。
神龛中供奉着安坐的“文昌”塑像,又名“文曲星”,四壁刻画着佛教的神仙,形态奇巧,各有千秋。
霸州市通过全面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切实保障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从而推进旅游工作提质增效。
夯实行业管理
积极推进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宣传贯彻《旅游法》、《旅游星级饭店划分与评定》等旅游行业国家标准,引导高标准酒店评定星级。发展四星级旅游饭店4家,三星级1家。
由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市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指导、协调、监督等工作,负责召开部门间联席会议,通报投诉处理、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与执法情况,研究解决综合监管和市场秩序建设问题,部署开展相关工作。市文广新局为市联席会议牵头单位,各相关单位明确具体人员,负责本单位与市联席会议的工作联络。
强化项目发展
突出生态优势和农家特色,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规范管理、完善设施,提升乡村旅游品牌价值。为胜芳古镇、金龙腾现代农业生态园、竹海仙庄申请省级旅游专项资金,提升景点环境质量与管理层次。
市旅游局推出的“养生温泉游”、“休闲采摘游”、“古镇文化游”等多条线路,突出了旅游主题,拓宽了游览空间,提高了游客的游览兴致,受到游客的一致好评。
通过坚持整顿和规范并重,治标与治本并举,建立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全面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扎实推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霸州已经成为在北京和周边地区叫得响的旅游胜地!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